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

八國聯軍

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(庚子年)以軍事行動進入清朝中國的英、法、德、美、日、俄、義、奧的八國聯合軍隊。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,後來增至約5萬人。此事件最後以清軍戰敗,聯軍佔領首都北京,清政府逃往陝西西安,談和後清政府付出龐大賠款為終。

起因

慈禧太后憎恨洋人

1898年,光緒帝任用康有為、梁啟超等推行戊戌變法,因與保守派對立而失敗。慈禧鎮壓維新運動,軟禁光緒帝於瀛台。各國同情維新派,協助康有為、梁啟超逃離中國,而慈禧欲廢黜光緒帝,但因遭各國反對而不敢付諸行動,令她懷恨在心。加上列強企圖瓜分中國,紛紛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範圍,也增長了慈禧的仇外情緒。

義和團亂事

義和團原名義和拳,最初以「反清復明」為口號,後來因不滿外國侵略,轉而排外,並改稱義和團,口號改為「扶清滅洋」,「刀槍不入」的宣傳改為「槍砲不傷」。義和團受到山東巡撫毓賢的綏撫,將其招安納入團。於是義和拳成了合法組織義和團,並授「毓」字旗。毓賢縱容拳民燒教堂,殺教士;教士求保,毓賢置之不理。列強怨聲連連,清廷迫於壓力,於是將毓賢撤職。以袁世凱接任山東巡撫,嚴加征剿,團民難以立足,其中部分人轉往直隸。

當時,慈禧信任閉塞愚昧的守舊派的大臣,竟聽信毓賢之言,相信團民能「槍砲不傷」,慫恿慈禧招撫義和團,借助義和團排外。慈禧太后派軍機大臣剛毅往涿州視察,但剛毅竟向慈禧奏稱「天降義和團,以滅洋人」 ,請求加以綏撫。團民入京後,到處殺害外國人、教徒,燒教堂、拆電線、毀鐵路,攻進天津租界。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,但未獲回應,於是從大沽口調來四百多名海軍反擊,戰爭爆發。

戰爭經過

1900年5月14日,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八國聯軍二千餘人,從大沽出發,經天津向北京推進。團民拆毀天津到北京的鐵路,又設下埋伏,在廊坊和楊村之間包圍聯軍。數千團民及二千名清軍在廊坊襲擊聯軍,聯軍死傷近四百人,折回天津。

5月31日,新一波聯軍到達中國,並在6月17日攻佔大沽炮台。

6月21日,清政府以光緒帝的名義,向英、美、法、德、義、日、俄、西、比、荷、奧十一國同時宣戰。

6月26日,上海盛宣懷見大局糜爛,電請兩廣總督李鴻章、兩江總督劉坤一、湖廣總督張之洞共商對策,與上海各國領事簽訂「東南互保章程」,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各保護,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。

當時,聯軍直迫天津,清廷將襲擊目標指向各國公使,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及德國公使在北京被殺,亦勒令各國使節及其隨員離京,但各國公使拒絕,於是清軍與團民圍攻東交民巷的使館區,外國外交人員及守軍築起臨時防線抵抗。當時各國士兵只有400多人,而清軍有約1萬8千人和數萬團民,仍未能攻下使館區。7月14日,聯軍攻陷天津,直隸提督聶士成陣亡。7月29日,慈禧太后命斬反義和團派吏部侍郎許景澄、太常卿袁昶。8月14日,東交民巷的使館區由聯軍解圍。

八國聯軍兵力
國家 軍艦(首) 陸戰隊(人) 陸軍(人)
日本 18 540 20,300
俄國 10 750 12,400
英國 8 2,020 10,000
法國 5 390 3,130
美國 2 295 3,125
德國 5 600 300
義大利 2 80
奧匈帝國 1 75
總計 51 4,750 49,255

8月2日,聯軍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,日軍有9000人、俄軍3500人、英軍2500人、美軍2000人、法軍1000人,奧軍和意軍僅不到百人,拿著國旗虛張聲勢。8月14日凌晨,聯軍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。俄軍攻東直門,日軍攻朝陽門,美軍攻東便門。俄軍與日軍面對的城牆較高,且遭遇的抵抗較強,各自陣亡了約100人左右。而美軍進攻的東便門城牆較低,離清軍的火力較遠。上午11時,美軍決定用梯子從城牆角邊爬上,第九步兵隊一些人帶着星條旗爬上城牆,是最先攻入外城的軍隊。雖然美軍先攻入北京外城,但被清兵的炮火壓制,難以前進。英軍中午始達北京,攻廣渠門,至下午2時許攻入。晚上9時,俄、日軍各自由東直、朝陽破門而入。8月16日晚,基本上聯軍已經佔領北京全城。慈禧太后、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離京,珍妃投井溺斃,下罪己詔,派奕劻和李鴻章與聯軍談和。慈禧太后等人逃至懷來縣,隨後又輾轉逃亡至大同,後來又逃到太原和西安。

9月,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·馮·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。聯軍陸續增至十萬,由京津出兵,分攻山海關、保定、正定以至山西境內。此間,俄國又單獨調集步兵、騎兵十七萬,分六路佔中國東北。10月4日,法國向各國提出備忘錄,包括懲兇、賠款,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區駐軍、毀大沽炮台等六項要求;12月聯軍提出《議和大綱》十二條,12月24日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,後來又加入了比利時、西班牙、荷蘭。

光緒二十七年(1901年)正月,懲治義和團罪首,端親王載漪、輔國公載瀾,發配新疆。莊親王載勛、右都御史英年、刑部尚書趙舒翹等人自盡。山西巡撫毓賢、禮部尚書啟秀等人處斬。四月,醇親王載灃任頭等專使大臣,赴德謝罪,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。

1901年9月7日,正式簽署了《辛丑條約》,除正約外,還有十九個附件。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、津榆兩線,其餘撤兵回國。
八國 佔領部分
北京外城
德國 西北區
美國 西南區
英國 東南區
北京內城
日本 東城及西城的北部
俄國 東城南部
德國 東城區的南部
英國 西城的南部
法國 西城中部
意大利 東西城各占一塊
不包括「紫禁城」的皇城
英國、日本、德國 皇城東部
美國、意大利、法國、俄國 皇城西部

影響

政治外交

八國聯軍軍事行動,以清政府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《辛丑條約》為終,條約規定議和大綱十二條、附件十九項;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(四億五千萬即當時中國總人口,以示每人一兩),連年利息4釐在內,共九億八千二百多萬兩,分三十九年付清,以中國關稅和鹽稅作擔保,被稱為庚子賠款。俄國索取賠款最多,達一億三千餘萬兩,近全額的百分之三十。而美國則運用庚子賠款,要求中國辦學,成果就是後來的清華大學。大沽口砲台被拆毀,北京及鄰近要塞由外國駐軍,京師關防洞開。

經濟民生

聯軍佔領北京後,對北京皇城、衙門、官府、平民進行有組織的掠奪和屠殺,聯軍屠殺了大量義和團團民和普通民眾。造成大量中國人員、文化遺產和財產損失,包括紫禁城、頤和園、西苑所存文物珍寶,翰林院所存永樂大典,古觀象台,以及各王府、大臣府邸和民間所藏文物的失竊、破壞。北京城遭到嚴重破壞,據估計,其總值價值白銀數億兩。而八國聯軍之役後,中國民族自傳心遭受嚴重創傷,慈禧太后亦表示要「量中華之物力,結與國之歡心」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