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

阿美士德使華之目的

阿美士德使華之目的
1.時間:
嘉慶二十年(1815年),英政府應東印度公司請求,再派阿美士德前來。
2.目的:
爭取廣州英商之平等待遇,駐使北京,以及開放廣州以北之港口。

為何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皆因禮儀形式與中國產生爭執?

1.英國的觀念:
(1)視兩國雙方為平等的主權國,故不須行跪拜禮。
(2)完全按照西方慣例,「遣使」北京,要求開放通商口岸。

2.中國的觀念:
(1)認為是天下的共主,而蠻邦來朝貢,自當行三跪九叩臣子之禮。
有官吏甚至用減給給飲食方式,想逼迫馬戛爾尼就範。
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廢除對中英關係的影響:
東印度公司是早期英國壟斷對中國貿易的機構,此機構致使其他英國商人貿易利益受損,遂英政府於1834年將其廢除,改由「商務監督」代表英國與中國進行貿易交涉。
代表中英雙方之往來已由商業利益至政治層次的交往,不過,似乎中國此時尚未體察這其中的變化。

(2)清朝以「赦諭」的天朝口吻來回應英國請求,並顯示對其恭順誠意表示嘉許,但所要求項目,皆以「與天朝體制不合」為理由加以拒絕。


中英關係之轉壞—律勞卑(Lord Napier)事件
英國首任駐華「商務監督」律勞卑,於道光十四年(1834年)抵達廣州,想以國交平行方式送公函至兩廣總督盧坤,而不由行商轉交,
盧坤則是堅持遵從舊有體制,甚至採取了停止貿易的強制手段以逼迫律勞卑遵守規定,律勞卑憤而一度曾將軍艦駛入虎門,戰爭眼看一觸即發,
後來表面上雖暫時平息了,然而中英兩國卻在政治上的國交問題誤會越來越深。

沒有留言: